韩国人的一天

《韩国人的一天》展馆里展示的是从17世纪到20世纪朝鲜后期以后韩国人的一天日常生活。再现了在共同体村落里的各种阶层的人们,在从清晨到深夜的一天里,从事各种谋生职业而生活下去的琐碎的人生场景。
凌晨洗漱后打起精神并调整姿态的儒生、耕作的农民、在作坊制作生活用品的工匠、在井边打水和在溪水里洗衣服的女人、在田野上奔跑玩耍的孩子们、在灶门前点火准备晚饭的妇女,通过这些人的生活场景,能看到我们所熟悉的自始至终的一天的景象。
本展馆通过‘迎来、共度、送走季节’,反映韩国人循环性的日常生活,并且每当换季的时候会发生新的变化。尤其是在展示的最后部分还介绍了“近现代的一天”,与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形成对比,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去重思超越时间而不变的“一天”所具有的日常价值。

早晨,万物苏醒的时间

早晨,万物苏醒的时间

鸡叫声划破凌晨的冷空气,通告通行的钟敲响33下(罢漏)。田地以及密集在一起的人家,开始揭开漆黑的面纱,人们的一天终于开始了。
在村子入口处的井边,从一大早就排满了来打清水的人们,在他们吐出的哈气下边,放着成排的水罐。清晨打的井水里,还蕴含着母亲为家人祈福的真诚。儒生们的早晨从洗漱、整理衣装开始,衣帽穿戴整齐后向长辈问安。
无论是脱去厚重的冬衣,换上春装去上班的官吏,还是从早上确认天气情况而开始一天生活的农夫,他们的脚步都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开始一天生活的各种日常场景汇集在一起,展现了既熟悉又新鲜的春天早晨的景象。

白天,集中劳动的时间

白天,劳逸结合的时间

在白天,从农活到家务,反复着忙碌的日常。和暖的春光照耀大地,冻土一融化,农夫们便走进田地,用犁耙翻弄水田和旱田。而且为了使土地变得肥沃,忙着施肥。妇女们负责采摘提胃口的春季野菜。除了生计之外,妇女们还忙于弹冬衣的棉花、洗衣服等琐碎的家务活。工匠们用整个冬天烘干的木头做家具或生活用品。 另一方面,在士大夫家里,客人一来就没有空闲, 因为尽礼迎客是士大夫的重要品德和义务。
市场里,聚集了为做换季衣服而出来买布料的妇女们、背着日常生活所需物品来卖东西的商人,以及讨价还价的人们,充满活力。

夜晚,所有活动终结的时间

当日落西山,夜晚到来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忙碌的一天结束了。用春野菜等当季食物解乏后,把饭桌收起来的时候,外面变得漆黑,行走的人也稀少了,一般都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在煤油灯下专心做学问的儒生,到给家人烙衣服,结束一天生活的女人,夜晚成为每个人为明天做准备的时间。
紧接着,当告诉人们禁止通行的钟敲响28下(人定)的时候,外面的人们便匆匆忙忙地返回家。人们仰望着夜空的星座,祈愿着所有的一切都像充满活力的春天一样安宁和富裕。

近现代的一天-不变的日常时间

产业化社会给人们的日常带来大大小小的变化,告诉人们早晨到来的鸡叫声被闹钟所取代,世代相传的家业也减少了,取而代之,出现了许多人聚在一起工作的公司和各种各样的职业。手工劳动被机器所代替,人工灯光照亮了黑夜,一天变得更长了。随着日落而自然结束一天的景象也变成了伴随着深夜广播里传出的报时声而入睡。但仍然每天迎接新的早晨,怀着对生活的企盼而度过每一天的景象则与以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