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파일, 内容, 上传于 상세정보 입니다.

国立民俗博物馆将举办介绍民俗的意义和价值的《民俗即生活》特别展。我们的民俗于20世纪初开始受到学术上的关注。初期的民俗学家们想要记录民间信仰、巫俗、演戏、游戏、一生礼仪、传说、民谣、衣食住行、生计等当时生活的全过程。这样的努力至今仍在继续,并将生活的面貌完整地记录在叫民俗的载体里。
希望通过这次特别展,了解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并思考我们未来的生活。同时,我们期待各位对民俗的真面目产生共鸣,并创造回顾各自生活的时间。


民俗即生活



关注民俗

民俗即生活

民俗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以近代学问来研究。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朝鲜时,有些人为确立和弘扬朝鲜人的民族性而关注民俗;而另一些人为了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而关注民俗。
双方如此关注民俗,是因为他们均认为朝鲜的民俗中包含着朝鲜人的思想和生活相。这种认识推动了民俗的调查和研究、学会的创立等各种活动,为光复后基于民俗设立博物馆奠定了基础。当时的活动流传至今,成为回顾我们过去生活的重要资料。



"民"的意思发生变化

民俗即生活

民俗中的"民"是指享用民俗的主体。最初"民"是表示被统治阶层的、具有阶级性质的字,指的就是庶民、常民、平民等与两班对立的人。他们主要聚居在农村、渔村、山村等地,享用民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的意思也演变成民众、大众、国民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使人们涌向城市,民俗的现场也扩大到了城市。最近在"社交网络服务(SNS)"等网络虚拟空间也能发现享用民俗的情况。



民俗的领域被拓展

民俗即生活

虽然时代变了,但民间信仰、巫俗、演戏、一生礼仪等仍然是民俗研究的主要对象。从以前开始当作民俗来研究的对象,现以"K-culture"的名字在国际上名声大噪。被称为7080或8090的我们过去日常生活也以回忆的名义一一记录在叫民俗的载体里。
现在的民俗与以往不同,其内容更加多样化,领域也不断被拓展。跨出国门,调查和研究海外同胞的生活相,还将其他国家和我国的民俗进行比较。多文化、高龄化、环境污染、传染病等现存的问题也从生活和日常的观点出发备受关注。另外,不仅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平成为民俗,而且产业园区和唐人街等新共同体中出现的特征也纳入到民俗。如此,最近民俗为我们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所充斥着。

上传于 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