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展期, 地点, 파일, 内容, 上传于 상세정보 입니다.
标题 民俗学者金泰坤先生眼里的韩国巫俗
展期 2015-04-22 ~ 2015-06-22
地点 ExhibitionⅠ

poster


此次展览介绍的是南刚金泰坤(1936-1996)先生平生所收集的与巫俗有关的资料。
金泰坤先生是一位对韩国巫俗有着深入研究的民俗学者,他从1960年代开始持之以恒地实地记录巫术活动,抢救下了一批频临消亡危机的巫俗资料。这些资料由其夫人孙章莲女士将保管下来,于2012年捐赠给了我们国立民俗博物馆,包括巫神图、巫服、巫具等实物、照片以及影像资料共计31,742件。为颂扬孙女士捐赠文物的慷慨之义,我馆特别刊行了《寻找韩国文化的原本》一书, 并筹备了此次展览。

展览围绕捐赠资料来展现金泰坤先生的一生及其有关韩国巫俗的学识,共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金泰坤是谁?;
第二部,记录人与神灵的沟通;
第三部,对神灵世界的记录;
第四部,踏上寻找北方神灵的路。

我们希望大家经由本次展览沉浸到韩国巫俗的世界里去,同时借机细细品味一位民俗学者调查、记录和研究的一生,及其平生心血的结晶——韩国巫俗研究。


第一部 金泰坤是谁?
作为民俗学者兼国文学者,金泰坤先生一生投入民俗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和研究,留下了《韩国的巫神图》等34部著作,以及《黄泉巫歌研究》等200余篇论文和文章。
他从大学时代开始关心民俗学,走遍全国实地寻访巫术活动,对韩国巫俗的研究投入大量精力,提出了“原本思考”理论。作为一种独创性理论,原本思考指“所有存在均以未分性为基础,在相互循环过程中,永恒地延续下去”。提出之后,他为运用和证明该理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不止于此,他还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了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走上了比较民俗学者的道路。然而,1966年南刚先生以61岁的年轻生命溘然辞世,中断了他的研究;其学问则由其著作、论文以及后学们继承下来,继续发扬光大。


第二部,记录人与神灵的沟通
作为一种信仰,巫俗通过在与自然关联中被形象化的神灵的沟通,来解决现实问题。金泰坤先生深入巫俗现场,关注神与人类是如何实现沟通的,并将其记录下来,以此致力于认识巫俗的本质。他为记录这些所付出的努力很好地体现在了调查笔记、照片和影像资料中。
金泰坤1972年调查南怡将军祠堂祭(首尔特别市无形文化财第20号)时,以影像的方式将其记录了下来。这个祭仪为首尔龙山区龙门洞传承的村落祭祀,1972年是最后一次举行,此后便消亡了。1983年恢复该祭祀的过程中,金泰坤的调查记录和影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部,对神灵世界的记录
神可以说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绝对性时将其人格化的产物。不过,神是看不到的存在,因此为了便于看见神、与神相见,人们以神堂、巫神图、巫服和巫歌等方式将其形象化。巫术活动是在挂有巫神图的神堂等地,由巫师巫女穿上巫服、戴上巫具,以言辞和行为与神灵进行沟通的过程。
金泰坤先生在调查和记录神灵的世界过程中,便收集了濒临消亡危机的巫神图和巫具。在这里可以就其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巫神图、巫服和巫具做一个比较。


第四部,踏上寻找北方神灵的路。
金泰坤先生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做客座教授时(1982-1983),接触到了有关萨满教的书籍,从中认识到了在西伯利亚地区做调查的必要性。
进入1990年代后,他从韩国文化和大陆文化的比较研究入手,探索民族文化的根源,探寻它与韩国巫俗的关联性,由此开始对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地的萨满展开调查。在完成前后7次对西伯利亚地区的调查过程中,他没有抵抗住病魔的突然袭击,于1996年1月25日溘然辞世,书桌上留下了尚未完成的《韩国民俗和北方大陆民俗的亲缘性》书稿。

上传于 2015-04-24